基於知識創造與傳播之職責,紮根在地連結永續,與教職員工、學生、校友、社區及其他利害關係團體共同合作,提供實踐永續發展目標(SDGs)的機會,本校於2022年整併USR總計畫辦公室及永續發展推動小組,正式設立「永續發展及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」。
本校於112-116學年度校務發展計畫「策略六 協助社區發展、善盡社會責任」中,聚焦「在地X永續」USR發展藍圖,透過推動中心有效且持續運作之整合協調機制,以中部地區在地發展需求及現況問題為出發點,盤點並導入學校資源及專業,以問題導引方式發展連結SDGs項目之行動計畫,使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得為永續未來做出貢獻的知識、技能、價值觀和態度,並且在推動永續發展的方案、計畫及活動過程中強化教育與學習,具體實踐永續發展目標。本校社會責任推動架構如下:
為開啟校園對話與跨域參與機制,深化師生認同社會實踐認同價值,提升師生對SDGs議題共識及敏感度,本校透過維護「中臺SDGs網」與「中臺科大永續網」、定期發行「中臺ISSUE報」與「大學社會責任年報」,報導本校USR、USR Hub計畫相關活動紀錄、執行成果,另針對不同SDGs議題進行專題分享,以凝聚校內教職員工生對SDGs議題共識。
2023年中臺ISSUE報一覽表
2023年共辦理4場「SDGs增能工作坊」及辦理1場「跨校共培工作坊」,深化校內教職員工SDGs相關知能,強化本校與鄰近學校、跨校團隊連結合作。
文資蘊生-永續文化資源與創新人才培育
計畫主持人|文教所 張桓忠 助理教授
共同主持人|行銷系 張馨云 助理教授、資管系 陳昌助 副教授
協同主持人|中興大學歷史系 宋德熹 教授
計畫目標
本計畫之執行重點在連結地方文化與人才培育,以「精進課程」、「場域實踐」、「永續發展」為計畫定位,鏈結文資組織、參與文化資產發展活動、爭取公私各計畫資源,並將執行成果製成文創商品,多元行銷場域文化資產,實踐文化永續。
厚植在地 優化學程基礎
本計畫之執行重點在連結地方文化與人才培育,以「精進課程」、「場域實踐」、「永續發展」為計畫定位,鏈結文資組織、參與文化資產發展活動、爭取公私各計畫資源,並將執行成果製成文創商品,多元行銷場域文化資產,實踐文化永續。
媒合產學計晝
與松竹寺、臺灣媽祖文化協會、舊社社區發展協會等組織簽訂合作,共同促成永續正面循環發展,推進文化事務及跨業合作。
爭取公部門資源
跨域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簽訂合作,將臺灣傳統民謠以大提琴、小提琴等方式演繹,取得「探訪臺灣媽祖與音樂文化之旅」企劃書,以樂音奏響文化古蹟。
五大場域實踐
樂音奏響古蹟
透過國臺交管絃四重奏介紹「舊社詔安堂」,重現閩南和客家建築風格,其右外護龍的菸樓文化資產建築。
文化虛擬實境
臺中北屯賴家自賴雲從至北屯發展以來,賴家與北屯發展密切關聯的歷史帶來許多文化面貌,本計畫協助「賴氏宗祠五美堂」導入虛擬實境介紹文化歷史。
保存文化資產
出版「水流觀音-護土佑民顯聖傳奇」書籍詳細記錄「松竹寺」內水流觀音神像修復以及其與松竹寺緣起關係。
復甦臺中舊市區文化
以「萬春宮」為核心結合臺中市中區公所,以漢人一條街命名延伸周遭商家達成聯通中區文化。
文化領域學術發展
透過「文化浩天‧默潮兩岸」學術研討會,探討寺廟與地方的文化資產的價值,重塑「浩天宮」歷史。
更多詳情請見官網 |
銀享樂活、銀向幸福
計畫主持人|老照系 蔡英美 教授
共同主持人|老照系 彭田 助理教授
計畫目標
本計畫聚焦實踐社會責任議題為「全民健康教育」,目標設定為「太平區健康生活圈」,透過居家環境安全檢測、全方位健康促進、長期照護三面向,促進在地民眾現在與未來健康的生活,以銀髮健身俱樂部、社區關懷C據點,共同推動社區青銀共好健康營造,具體落實永續發展。
樂齡銀髮族
從需求評估導入健康促進相關課程,發展健康促進相關活動與方案。
青壯少年族
加強健康議題的教育,藉由規劃長者健康課程培育健康促進專業人員、培訓學校與社區志工。
翻轉四季-生果惜食的永續循環經濟
計畫主持人|食科系 郭炯村 助理教授
共同主持人|食科系 劉伯康 副教授、食科系 游隆宏 助理教授
協同主持人|山線社區大學 陳國峰 主任
計畫目標
本計畫以「永續飲食」為主題,依據實踐場域「東勢上城社區」水果盛產的季節及水果特性,讓浪費的水果轉化為有價值的資源,並進行產品研發與創作,藉此開展四季的永續循環及建構產地惜食模式,並結合主題式課群帶領學生參與社區實作,擔任惜食永續循環之推動者,促進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行動及未來生涯發展、就業之連結。
水果封存:封存四季之減量實踐者
進入實踐場域傳達惜食永續之概念與精神,蒐集實踐場域四季水果之剩果,轉化製作成可保存、可再製、可利用的資源(如果糖、果泥),解決產地過剩的水果剩食問題、減少食物浪費,增加場域惜食觀念提升社區永續形象。
惜食創新:永續惜食之價值創造者
開設「創意與實作培訓班」,教導社區青銀志工利用水果剩食轉化成果糖與果泥等資源,加工製成創意糕點及伴手禮,翻轉創造四季水果永續保存之效益與價值,並透過志工推動及教導更多社區居民與志工,凝聚與建立社區居民永續惜食共識,推動社區永續循環及發展,達到社區共學之人才培力效果。
永續循環:社區共學之循環催生者
開設「食品循環經濟之永續飲食」主題式課群,以永續惜食為主題,透過PBL課程帶領學生協辦學校與社區活動、製作特色糕餅,提供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,藉由將理論轉化實務行動的寶貴經驗,實踐學生於校內社群所學,成為社區共學之循環催生者。
崑山生活圈-在地生活永續發展
計畫主持人|通識中心 邱仕冠 助理教授
共同主持人|食科系 賴素媛 教授
協同主持人|老照系 林青蓉 助理教授、老照系 王麗芬 助理教授
計畫目標
本計畫旨在建構「崑山生活圈」,整合在地資源,利用各項增能培力課程,協助社區建構六級產業,發展綠色餐飲、土地永續,規劃特色遊程,藉由體驗活動認識在地農業特色,並協助社區研發各項農產品加工生產與食安技術,提升產業價值。
崑山國小資訊、食農教育
利用課後照顧班時間推動資訊素養教育,教導學童使用平板APP製作繪本及成果發表;本校學生帶領食農教育活動,啟發學童對食物和農業的興趣,培養環境意識觀念,學習食物生產和烹飪知識,促進健康飲食和永續農業的認識與理解。
社區六級產業
建立崑南社區品牌形象及包裝設計,協助蜂蜜禮盒包裝行銷、製作中秋禮盒等農產品加工研發與包裝行銷、規劃農遊體驗遊程,並協助製作秋節禮盒。
銀髮族健康促進
協助社區精進銀髮族健康促進活動,帶領學生進入社區進行高齡膳食食品品評,並訪視社區獨居長者,了解需求,提供解決方案。
跨領域課群成長共培課程
帶領學生在地社區參訪與體驗,培育學生關懷在地發展,思考如何將所學與在地或社區需求結合,並透過認識在地職人與文化,協助相關產業提升社區農遊、生態體驗之遊程品質。